唐太宗“攻心”诫贪贿

发布者:王展发布时间:2020-10-04浏览次数:117

唐太宗居安思危,意欲使唐王朝长治久安。他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忠诚正直、直言敢谏的智谋之士,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共同开创了“贞观之治”。其实,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不同凡响之处颇多,仔细读读《贞观政要》,就会发现唐太宗还是一个做思想工作的好手,他对臣子们所讲诫贪鄙的话语,引类连譬,朴实诚恳,耐人寻味。

以性命之重妄受财物是愚蠢之至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人们拥有宝贵的明珠,都会倍加珍惜,妥善保管,不会用它去弹射鸟雀。人拥有生命,跟明珠相比不知要珍贵多少倍,但是,却有人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去非法获得金银钱帛,这是以身试法,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会丢掉生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轻易地浪费它去猎取鸟雀,何况对人来说最宝贵的生命呢,怎能用它来换取财物?!这是对生命的极端不尊重和不珍惜。他告诫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只要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自然而然会得到相应的官职和爵位;否则的话,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荣华富贵,收受赃物贿赂,行为暴露以后,只有死路一条,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可笑。
  唐太宗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人之生命与明珠作比附,明珠贵重,所以拥有它的人视若珍宝,小心翼翼予以收藏,更不会用它作弹击打鸟雀。现在有人竟然以身家性命作工具去赚取不义之财,是对生命的亵渎和轻贱,不知轻重,不可理喻,头脑混乱,愚蠢之至,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生动,很容易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能说进人们心里去,让人心头一震:遇到此类事情,要仔细掂量掂量,到底孰轻孰重,哪是最应该珍重对待的,哪是应弃之如敝屣的,要心中有数,有强大的定力,作出正确的取舍,决不能自轻自贱。

贪贿之人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贪婪之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居于高位,俸禄丰厚,一年的正常所得,数目非常大,可以说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但有人尚不满足,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这样的人,哪里是爱惜钱财呢?完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唐太宗还举了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嗜鱼不受鱼的故事来警醒臣僚,大意是公仪休很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但他从来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他的理论是,别人送鱼给我是有求于我,如果我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情,难免会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如果做了违法的事情,就成为罪人,再想吃鱼就不由自主了。现在有官职,有俸禄,完全可以买鱼吃,而且能长长久久,永远都能享受鱼的美味。唐太宗总结道,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
  唐太宗所言并没有唱高调,空讲道理,教育群臣如何重义轻利、公而无私,而是设身处地讲道理。大家位高权重,仅仅是工作所得就已经很可观了,维持高品质的生活没有丝毫问题;如果接受非法之财,区区数目,也属于违法行为,事情败露后会受到严惩,身家性命不保,原来所拥有的一切也都化为乌有,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悔之己晚。而像公仪休之人可谓最具智慧,分得清利弊得失,知道什么才是最值得维护的。以此告诫群臣,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可不慎哉!唐太宗所言没有居高临下,耳提面命,而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却催人警醒,令人思索,午夜梦回,想想后果,会惊出一身冷汗。

贪赃枉法使子孙蒙羞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臣僚们说:我每天都孜孜矻矻,不敢有丝毫懈怠,既为百姓的生计安危担忧操劳,也想让你们能够富贵长存。天高地厚,我长久以来敬畏天地,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你们如果能像我敬畏天地那般小心翼翼严守法令,就能使万千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要深以为戒。如果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不只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也常常恐惧不安;而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既害了自家性命,又使子孙蒙受羞耻呢?
  唐太宗说得既实在又诚恳,不是把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对下属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是如一位朋友般推心置腹,说知心话,聊聊家常。他最希望所有的臣工都能长享富贵,快乐永驻,但这是有条件的,就是要循规蹈矩,严守法度,不能见钱眼开,贪赃枉法。如果真有人那么做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心中有鬼,难免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寝食难安,唯恐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所以像抱了炸弹一样随时随地、没日没夜地恐惧担忧。而这是有损健康的,说不定因此惊惧而亡。他自己死不足惜,还祸及子孙,他的子孙们也成为贪官的子孙,世世代代蒙受耻辱,永远抬不起头。唐太宗如自家兄长一样娓娓道来,痛陈利害,事关性命和子孙后代,让人悚然一惊。这理讲得可谓入木三分,直抵人的心灵深处,灵魂不由自主地颤抖。什么叫攻心?说进人的心坎里去,让人自觉地止恶从善,就是攻心。唐太宗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达成了这种效果,所以唐太宗之世被称为政治清明,贪贿之事甚少甚微甚轻。

贪婪是招祸之根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飞鸟栖息于树林,担心树木不够高,所以把巢筑在树木的顶端;鱼藏在水中,唯恐水不够深,所以藏在水底洞穴中。即使这样,有些飞鸟和鱼依然能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它们贪吃饵料的缘故。现在诸位大臣接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履职尽责,忠诚正直,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那些以身试法、陷入其中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唐太宗讲得形象生动又深刻,启示颇深,飞鸟和鱼儿因为诱饵而被捕获,为官者也往往是禁不住诱惑而失足犯罪,成为千古罪人,悔之莫及。官员作为国之栋梁,万众瞩目,百姓寄予厚望,就要履职尽责,全力以赴,不能辜负信赖和托付。人作为高等动物,懂礼义,知廉耻,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岂能自我放纵,不知约束,沦为与低等动物鸟鱼一般,多么可悲可叹可怜!高官们蒙受朝廷恩宠,享受丰厚俸禄,要有起码的为人之尊严,为官之廉耻,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万勿懈怠,否则与禽兽何异。要知道,那些饵料是鸟鱼的陷阱,不正当的欲望和财货也是一个人万劫不复的深渊。唐太宗的高妙之处在于唤起为官者的廉耻之心,达到心灵救赎的目的,使人不想腐,这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来源:学习时报)